下拉阅读上一章

开篇语健康是想出来的

  

健康始于正确的观念。

如果您问我,现代社会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您,是健康。没有人会怀疑,唯有拥有健康,一个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在追求健康。确实,人生一旦失去了健康还能拥有什么呢?即便坐拥亿万资产,如果丧失健康,英年早逝,结果也是“钱在银行,人去天堂”。

身为医生,见过太多的疾病给人带来的苦恼和愁闷,也就更执着的追求健康。不仅追求自己的健康,也希冀为身边的人,为大众的健康出谋划策。我的一位挚友常常半开玩笑地跟我说,我应该教教他如何才能健康永驻。我反复思考,教人怎样健康永驻,其实对我而言,殊为困难。然知耻而后勇,数年来,埋身医学典籍,在治病和保健的实践经历中,总算有些体会,著成此书,与诸位共飨。

健康始于什么?始于正确的观念。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人都关心健康,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说得出健康的准确含义。因此,有必要在开篇明确这个关键的概念。

通常,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并且体检也没有发现问题,就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了。这样的认识,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的定义是相合的,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较为片面,是不完整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专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这是一种新的更为科学的模式,它一方面强调应该注重人的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人的心理学特性和社会学特性。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看作生物、心理和社会特性的有机统一体。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更正与补充,它充分认识到了环境、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综合作用,不仅重视生物个体本身,而且更重视影响个体健康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状态。

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下,健康的含义自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健康理应成为涵盖生物学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的整体的概念。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组织法》给“健康”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健康就是保持人类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也就是说,要称得上健康,不仅仅是能吃能睡,身上没有病痛,而且还要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者缺一不可。

可见,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就保健而言,促进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均可以归结到广义的心理保健范畴。因此,保健涵盖两大范畴: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学业和事业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日益重视健康,也积极投身保健,这从目前市面上保健类书籍的热销可见一斑。这本书书名叫“”,顾名思义,这是一本探讨心理保健的书。然而,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所以,不可避免的,我们也探讨与心理保健密切相关的生理保健话题。

古人说,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谋而合的。关注身体健康的生理保健类书籍在市面上十分常见。然而,用通俗的语言文字表述的关注心理保健的书籍却不多见。我们致力于大众的心理保健,希望本书助益于您的心理健康,提高您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排解您在自我保健征途中遇到的部分难题。

。此处的“想”,当然不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的逻辑推理,也不是无所事事时的胡思乱想,更不是祝英台想与梁山伯双宿双飞的“想”。我们所说的“想”,特指调适心理状态的技巧和实践。通过对心理状态的调适,使我们拥有良好的心境,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困境,从而达致心理保健的目的。

我们已经知道,保健包括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从理论上讲,两种保健方式应当并重。为什么本书将保健的重心向心理保健倾斜呢?这正是基于对健康保健的科学认识和对目前医疗水平的准确把握所做出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的传染性疾病,如鼠疫、天花、霍乱等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有的甚至已经绝迹。随着医药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抗生素的问世,使得各种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大大降低。外科技术的发展,清创术的完善,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前沿医学科技大量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使得损伤性疾病的救治也相对容易。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生理保健亦相当重视。诸多因素使得维护生理健康的难度迅速降低。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受这些问题困扰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已然成为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此外,从疾病谱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在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谱中已经跃居首位。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心态失衡和情绪失控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然而,心理保健的地位和重要性尚未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心理保健亟需普及。

心理保健对于健康的意义,正如“木桶论”所揭示的道理一样。木桶是由几块木板箍成的,它的盛水量是由好几块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的哪块木板最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即由此块木板决定的。其他的木板再长也没有用。这块短木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只有加长这块木板,才能加大木桶的盛水量。目前,心理保健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我们只有提高对心理保健的认识,加大对心理保健的投入,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健康。然而,心理保健又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写一本保健类的通俗读物,选择心理保健作为本书的主题已成必然。

写心理保健,当然无法回避对心境的阐述,本书正是从心境着手,和您一道进入心境的奇妙世界,助您掌握调适心理状态的核心,即调适心境的技巧。本书用大量的篇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心境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同时从理论探讨、调适技巧和实战等几个方面对驾驭心境之道进行阐述,意在使本书的观点具有勿庸置疑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到助您真正掌握健康之道的目的。

开卷有益。祝愿每一位读者健康之树常青!

开篇语健康是想出来的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