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阅读

  

每一本书是一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面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苏联)高尔基

读书可以抚育青年,慰藉老年。读书可以增进幸福,消灾解愁;在家时给你带来欢乐,外出时让你心旷神怡。???????????????????????

——(罗马)西赛罗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它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无论何时你接近它,它总是精神抖擞,笑脸相迎……它从不计较你的过失,也从不嘲笑你的无知……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

——(法国)德伯里

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就是告诉人们阅读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每个人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成就。多阅读可以充实自己,可以获得知识,更可以增广见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充分说明,阅读是增加知识的不二法门。其实,好的书籍就像一位老朋友,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同高尚的人谈话。”法国作家伏尔泰也说:“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一项调查发现,有着浓厚阅读兴趣的人,他的心胸一般比较开阔,并能正确理解生活,也能增强生活的信心,更会加倍珍惜生活。经常与书为友的人,思维都很流畅,很少因为生活中的困难或挫折而造成自己的心理症结,即使产生一些症结,他也能很快地排解掉而不会引起精神上的忧郁。

有关研究表明,阅读也是一种转移精神兴奋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因为其他原因造成的精神过度兴奋,可以通过阅读进行转移,让人得到充分休息。所以,阅读有助于对人精神的补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对阅读特别推崇,他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学生的第一个爱好就应当是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人。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学者,他读书成瘾,竟然一看就“醉”。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一早就都来登门贺喜了,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却找不到新郎了。不得已,大家到处寻找,最后竟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仍穿着旧衣袍。难怪别人都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鲁迅先生从小酷爱读书。少年时,曾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第一学期,他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夜读寒冷难以忍耐时,他就摘下一只红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阅读。

可见,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把阅读作为提高自己水平的主要渠道。正如高尔基所说:“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阅读能够荡涤心中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多读书可以让人的身心更加舒畅,因为每本书都会带给人不同的启示。阅读还是学习认知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在阅读中不断磨练他的意志,让他的心灵渐渐充实成熟,同时,强化他的学习认知能力。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培养方法一:让孩子带着问题阅读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阅读并不是像吸尘器一样仅仅是吸取他人的词语,而是应当主动寻求词语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并把作者的思想、其他专家的思想、自己的心得以及逻辑观念进行对比验证,也就是带着问题阅读。

带着问题阅读,也就是定向阅读,有目的地阅读。很多孩子不了解确定阅读目的的重要性,不管拿到什么书,也不管翻到了哪一页,他拿起来就看。准确地说,这样阅读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收获,因为这只是为阅读而阅读,可能他连自己也说不清想通过这一次阅读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对他来说,书籍的利用价值是不够的。

所以,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一直提问自己类似如下问题:我能明白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吗?这段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这些是论据还是意见?哪些论据或是意见值得我考虑?所有这些是否与我的经验相吻合?作者是怎样知道这些论据的?……

同时,父母要告诉孩子,在他对自己提问题的时候,还要快速阅读相关材料。

培养方法二:帮孩子制定阅读计划

如果一个人想要自己的阅读更为重点突出,效果更加显著,那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有了计划,并能在计划中详细表明阅读的重点和步骤,那么他的阅读就不会形同打乱仗了,而且也不太容易因为某些突发事件而停止或是改变。

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当然一定要是在遵照孩子的意愿的前提下来制定这个阅读计划。父母要特别注意,给孩子制定的阅读计划一定要明确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以及阅读目标;要有可行性,时间安排要合理,阅读量要适宜;还要有连贯性,也就是阅读时间不能时断时续,不能今天读了明天不读,阅读的内容也要具有连贯性。

当然,制定计划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恒心按照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实际阅读。

培养方法三:教孩子做阅读笔记

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酷爱阅读,他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和流放中仍然书不离手。他阅读时有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以及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写下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好的见解、好的素材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论断的所在页码。列宁的这个阅读习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阅读笔记。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笔记对于阅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书本中学到更多的东西。经常做阅读笔记,也是促进思考、促进消化的有效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者、伟人也都有边读书边做笔记的习惯。

教育家徐特立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要看书,就必须要认真思考和消化,并且要动笔做读书笔记。毛泽东就有写课堂笔记和读书心得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以他读过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为例,仅十多万字的书,就有眉批和提纲,密密麻麻多达12000字。书中比较精辟重要的内容,更是浓圈密点地标注出来。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读书的认真刻苦和独立思考精神。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也非常赞同“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观点。他说:“我们拿起一本书来读,不是为读而读,读书是为了思考,是表示你在想某一个问题。既然是在想问题,那当然就应该用笔墨记下别人的精彩、自己的思考、作者对你的启发、你与作者的共鸣,乃至你对作者的不同意见。”任意翻开茅老书架上一本书,都会发现书中有细密的圈圈点点。

培养方法四:让孩子懂得边阅读边思考

阅读很重要,但如果没有自己思考的加入,阅读可能还真是一桩害人的事。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只会读书、遇事奉行教条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纸上谈兵”的故事就是这种食古不化的代表。赵括熟读兵书,在战场上死搬兵书教条,结果长平一战大败,40万赵国大军全部被秦国名将白起坑杀,使赵国元气大伤,从此衰落。

由此可见,如果在阅读时不懂得开动脑筋思考,就如同人吃饭一样,只贪图口腹之欲,就不会品出其中的滋味。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父母要让孩子懂得,认真思考是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如古人所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为了数量不加思考的阅读方式是不可取的。

著名作家巴金就特别重视在阅读中思考,他在十几岁读书时有问题不明白,想了几十年,在思路上遇到种种障碍,仍然要顺着思路前进,在几十年后终于得到了解答,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喜欢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当面对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就会穷追不舍,咬住不放,哪怕时间一去就是几十年。巴金这样总结自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越过种种的障碍,顺着自己的思路前进,很自然地得到了应有的结论。”

要让孩子学习巴金这种爱思考的阅读方式,他才能在阅读中得到更丰厚的回报。只有反复研读、认真思考,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

培养方法五:教孩子利用工具书阅读

周笃文是中国新闻学院的教授,在几十年的读书治学生涯中,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他房间里的8个书柜书橱装满了各种工具书。1959 年,他在大学毕业前曾向专家请教进行古典文学研究需要准备的最基本的书籍有哪些,专家给他开了一个书单,内容主要是各类工具书。于是,周笃文用所有的积蓄购置了几千种古书,其中包括《十三经注疏》、《资治通鉴》、《说文解字》以及《昭明文选》等。以后,他又陆续购置了各类工具书,供读书时参考。

1975年,周笃文根据张伯驹先生提供的资料,弄清了《红楼梦》三六桥珍本的线索。其中提出,宝玉“入狱”、小红“探监”、宝钗“难产”而卒、探春“远嫁”、熙凤“休弃”等,受到红学界的高度重视。周笃文曾说:“每当遇到疑难问题,只要请教一下工具书,大都能够迎刃而解。”从周笃文的阅读习惯中,可以看出借用工具书来进行阅读是很重要的。利用好相关的工具书,显然能有助于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父母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对于孩子来说,为了让他提高阅读效率,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他的视线和注意力反而不能常常仅限于阅读对象上,还要注意让他利用好身边的辅助工具,这也是让孩子真正充分利用条件来进行学习的能力之一。

这里所说的阅读工具,是指一些与所读书籍相匹配的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等,另外还指一些特别形式的工具,比如笺注、索引和各种书目等,还有一些与孩子大有关系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等科学书籍,比如,在阅读中遇到了不理解的关键性字词,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词汇量还不是特别丰富,这时如果手边有一本合适的词典,对于阅读就无异于雪中送炭。

培养方法六:让孩子坚持每天阅读

要想让阅读真正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需要时间投入和量的积累,而要做到这一点,惟一的办法就是坚持。

教育家徐特立曾说:“我从半工半学,读了许多古书,还读了旧的地理、历史和数学……我一面自学,一面教课,这样教和学并进。”徐特立读书的一个重要习惯就是“有恒”。他阅读从不贪多图快,而是注重实效。《说文解字》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有9000多个字,字体均为篆籀古文,非常难读、难记。徐特立曾刻苦攻读这部书,他每天只能记住两三个字,晚上睡觉时用右手的食指在左手的掌心里默写白天学过的字,直到熟练了才学下一个字。按这样的方法和速度要学完这本词典上的9000个字将需要近10年的时间,一种阅读行为要持续这么长时间,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徐特立从43岁开始学习外文,也是用这样的方法。他每天学一个生词,一年就牢牢记下了365个基本单词。就是靠这样的学习方法,他掌握了法语、德语和俄语。

从徐特立的读书经验来看,持之以恒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阅读当然也不例外。试想,一个人如果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一曝十寒,就一定难有好成绩。由此看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坚持每天阅读。

培养方法七:教孩子学会选择阅读

苏联文学巨奖高尔基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人类获取知识80%靠阅读,单纯靠教科书已远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多读书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但是,对于究竟要读什么样的书,则需要让孩子慎重选择。歌德曾告诫人们:“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读书就像交朋友,也要有选择,选不好的书来读,就像交了不好的朋友一样,会给孩子带来苦恼,甚至是灾难。

一本坏书的作用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毁掉一个人。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扫黄”过程中,在押犯中竟然大多数是青少年。这些原本单纯的青少年之所以会犯下这种错误,大部分都是因为看了某些有害的书刊,受到了书中不良言论的蛊惑而犯下大错。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仁爱的师长,可以帮助孩子走向成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激励了许多热血青年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勇拼搏;《雷锋的故事》使得无数人懂得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下定决心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本好书是无形的营养品,它在无声无息中净化了孩子的灵魂,激励着孩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孩子正处在亟需补充知识的时期,需要从书籍当中吸取营养。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鉴别书的好坏,分清良莠,给孩子创造一个干净的读书环境。

首先,要让孩子读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书,这样就能净化孩子心灵,真正达到丰富知识的目的;其次,要让孩子多读修身养性的书,透过这样的书,孩子就会懂得什么是荣辱,也可以分辨出善良与丑恶;再次,要让孩子读知识含量高的书;最后,让孩子读他自己感兴趣的书。

培养方法八: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读书要讲求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持久学习力的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可以增进读书的效率,也可以节省时间、并能加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

1. 泛读

泛读是指读书的涉猎面要广。要让孩子广泛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使他具备一般常识。喜欢读小说的孩子可以多读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喜欢读科普方面书的孩子可以抽出时间多读读历史书籍。人的思想如同身体一样,都需要均衡的养分,如果太过于偏食就会造成营养不良。所以,父母要让孩子要打开思路,以博采众家之长,使他具备全面的知识基础。

2. 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对于专业书和经典的大家名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来阅读,因为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才能被“吃”出味道,更加利于“吸收”。反复琢磨、悉心研究的结果务必使自己对于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更能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

3. 通读

通读指对一片文章从头到尾的通览一遍,这样做的意图在于读懂、读通、了解大意,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这种阅读方法,适用于平时的书报杂志的阅读。

4. 跳读

跳读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用这种方法阅读,重点在于掌握书的筋骨和脉络,为了了解书的结构,甚至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重点掌握各个部分的观点。另外,当阅读遇到疑问,百思不得其解时,通常也会选择这种方法,为的是通过概览书的后续内容而加深对前面内容的理解,使得书的内容能够前后贯通。

5. 速读

东晋诗人陶渊明提出了“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即是速读。阅读的时候通常一目十行,为的是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的大意。这种阅读方法加快了阅读速度,扩大了阅读量,比较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 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指的是在阅读时随便翻翻、略观大意的做法。可以只专注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中的评论性文字,旨在弄清其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不同的阅读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让孩子根据他自己的阅读要求对照上述方法,选择最适合他自己的阅读方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阅读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