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001章 楔子序语

  

【新书上传,求点评,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大宋真宗景德元年,也即宋太宗赵光义之子赵恒登基临位第六年,全国大旱,各地蝗灾不断,有些地界甚至出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象。

自古有言道:天灾人祸并举。

恰是如此,这般灾荒的年景,偏偏又逢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肆意摊派,强加徭役,致使原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境的大宋百姓更加苦不堪言。为求生计活路,许多百姓不得已远乞他乡,饥民暴乱之事也时有发生。更兼那盗贼悍匪肆意杀虐,为祸各府衙州县,朝廷大军疲于奔波镇暴,国之根基日渐动摇,国力也日趋颓衰了。

如此,辽人便有了可乘之机。

大辽,北方虎狼之国,觊觎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已数十载之久。连年来,为求中原的黄金白银、粮米茶叶、丝绸瓷器,以及南朝美女,辽国皇帝从未停止过对大宋用兵,致使宋辽边境战火连连,大小战役不下千百次。只因大宋军民奋力抵抗,誓死相拼,才使得辽人的铁蹄不曾南下……

时值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更兼其母萧太后主政,此人虽是女流之辈,却不乏豪情,干练非常,她励精图治,通过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减免赋税及整顿吏治等一些列改良举措,使得大辽国势强盛,百姓富足安乐。特别在对宋策略上,萧太后一贯采取强硬态度,命人整军备战,训练士卒,从未有过丝毫松懈。

时下,正逢中原内乱国力衰微之机,又恰逢湖南湖北出现大规模农民暴动,宋室朝廷被迫从北地边境抽调兵将十万余众前去镇压,萧太后以为天赐良机,即命大将萧挞凛为左路军元帅,命大将耶律宗邦为右路军元帅,集结大军二十万,战将数百之众,分东、西二路统兵南下,意欲长驱直下,一统中原,成为天下之主。

然而,惶惶中华岂容得小小异族任意宰割?辽军刚一越过边境,立即遭到了大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几场大战下来,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单说西线为辽右军元帅耶律宗邦统领,十万大军压境,气势如虹,更兼骑兵优势,一连冲破宋军三道防线,大军直逼真定府……

真定府是河北西路的政治经济中心,亦是北贤王赵元丰的封地所在。赵元丰乃宋太祖赵匡胤之孙,德昭太子之子,身份显贵。当年,赵匡胤离奇驾崩,赵光义假托“金匮之盟”之名篡夺了其侄的皇位,随后他便派心腹之人秘密诛杀了皇太子德昭,连同太子府上下千余人也悉数被剿杀,幸而年少的赵元丰只因跟随家将出城狩猎迷失了方向,以致彻夜未归,这才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时后,只因朝廷上下和宫廷内外的种种争论和非议,赵光义备感压力,这才下旨册封赵元丰为“北贤王”,并御赐金牌令箭,让其驻守北疆。可赵光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侄孙子深陷磨砺之中竟然练就了一番文武大才,在保境安民和抗击辽军的战斗中更是屡建奇功,深得民众的爱戴,威望甚高。如此一来,赵光义坐在龙椅之上又浑身不自在了,他把赵元丰视为眼中刺、肉中刺,恨不得早日将其除之。但是,赵元丰的封地距汴梁有千里之遥,又因赵元丰办事谨慎,不曾有过差池,故而赵光义始终没能寻得机会下手,以致于驾崩之前还满腹遗恨。

正值辽军大兵压境,北贤王赵元丰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应战。

真定府北四十里,黎城,这是一个边地小镇。原本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中原商旅的马队北出关外,常常在此歇马停脚,后来才日渐繁华。因为该处北出环山,唯有一峡谷通外,察观此处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早在八九年之前赵元丰便命人依山建墙,扼守峡谷口,又委任心腹爱将常驻于此,以为要塞。如此,黎城便成了兵家必争之要地。

辽军大举南侵,一路上势如破竹,横行无忌,但终究还是被堵在了小小的黎城之外,寸步难行。战鼓隆隆,旌旗招展,硝烟弥漫,宋辽两国大军对垒黎城,多少故事皆因此而起……

第001章 楔子序语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