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儒?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历史,不知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几多风云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人们应该何去何从?百家争鸣,诸侯变法到秦统天下,灿烂辉煌!
话说时间错乱,所有人处在一个时间、空间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七国争雄,又会变的如何。
或许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战国名将圣人齐聚一堂,又会出现怎样得故事。
*******************************************正文开始************************************************
不知何时起,士子们都开始议论天下进入了战国时代,进入大世之争。自大周平皇东迁洛阳,传承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大周开始失去了往日的雄风,再也不复当年八百诸侯来朝的盛况。各大诸侯国早已将大周天子当作摆设,各国厉兵秣马,招贤纳士,以此称雄战国。
诸侯之间战火连天,大周当初八百诸侯到如今只剩下了二十三国,其中秦楚燕韩赵魏齐并称战国七雄,而剩下的一众小国夹杂在大国中苟延残喘。
越国正好处于齐楚之间,多年来齐国和楚国互相牵制,正好是让越国有了好些年的残喘时间。可就是因为这残喘的机会,让越国上下风气大变,立儒术为国教,一心只幻想上古王道治世之时。君王不思进取,臣子得过且过,全身心的享受这最后的狂欢。
越国金陵城郊,儒月书院。
一少年在场中对着众人一一作揖,得到台上老者首肯之后,在场中沉思片刻,抬头胸有成竹道:“自古以来,万物皆有所学,而治国之道为之首也,禹皇立夏传承八百年,后有成汤开商,又传承五百年,其后我大周也有八百年,何也?”
少年顿了顿看了一眼场中众人又继续道:“王道也。自平皇东迁,天下纷扰,诸侯崛起,礼乐崩坏,烽火连天,众民陷于水生火热之中。尤为西秦,乃蛮夷之邦,商鞅实乃蛮夷之祭祀,逆天而行法家,民不聊生,自古以来就刑不上大夫,而如今秦人居然不知劓刑之丑。”
少年说的是振振有词,掷地有声,引来一众士子羡慕的目光,就连夫子也是频频点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儒家士子总是要骂西秦和法家几句才能赢得满堂喝彩。
“王道者,乃德政化民,昭德四海,民众休养生息,教化于民,邻里之间生间隙,用德感之;邦国之间生战火,用德化之;监牢贼盗,以德教之。民众行井田,共同劳作;士大夫行王道,教化于民,然则百年之后,恩及海内,威震宇内,王道大兴,万国来朝。”
少年说完之后下面传来一阵喝彩。
“魏兴,不错不错,深得我儒家真传,希望你回到宋国,一定要大展宏图,将我儒家礼法传递下去。”夫子道。
“老师,弟子定不负您所望。”
夫子点点头,显然对魏兴非常满意。翻开手中竹简,皱了一下眉头说道:“下一位,陈均,喔,听你说你之前修习法家学问,可否就魏兴所说论战一番。”
自从法家兴起,法儒就不两立,只要是有法家儒家弟子在的地方一定会论战一番,就连夫子也不例外。
此时从场中站出来一位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一袭白衣已经被洗的有些发黄,上面还有几个补丁,脚下居然是一双草鞋,对比起其他学子来说,无疑显得非常寒酸。可是陈均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面上神态自若,眉宇之间露着坚毅之色,双眼灿若星辰,书生意气。
“夫子,这只怕不妥,今日学生修习的是儒术。”
场中众人就连夫子都认为陈均还算聪明,没有在这问题上进行争论,这当中的厉害关系他们可都是清楚的。要是陈均输自然是颜面扫地,丢了法家的人,要是陈均赢了,那么不仅魏兴颜面扫地,而且就连场中儒家士子也是抬不起头,得罪人。
“哈哈,既然如此,不战也罢,就算是论战你也是个输,不然你又为何来学我儒术。”夫子话中尽是带着对法家轻视之意。
陈均听到此处,心中很是不服,心道自己得罪人又算得什么,法家的名头是万万不能堕的。
“夫子既有如此兴致,那学生就献丑了。”
“喔!,陈均,看不出你还有如此雄心那便开始吧。”
夫子的声音当中明显带有一丝意外,就连魏兴也是紧盯着陈均,看他如何反驳自己。
陈均朝着众人一一作揖,又是来回走了两步便道:“魏兄,你刚才是以西秦为例,那么在下也以西秦开始吧。”
陈均一脸肃穆,清清嗓子道:“百余年前,魏国上将军庞涓邀六雄共谋分秦,当时西秦被压在西陲蛮夷之地,地不过几千,人不过数百,还竟是些老弱女幼,国之存亡,岌岌可危矣!后法圣商子入秦,临危受命,大兴法令,立秦法,清吏治,兴郡县,分田地,练新军,教化民风,创立勋爵制度。西秦国力扶摇而上,河西一战大胜魏国武卒,魏将召冉被逼自杀,威震天下,何也?法治清明,功有赏,恶有罚,人人知法守法,聚民众之力,集民众之志,如何国力不强,大世之争,乃大势之争,此为借势而变也!”
众学子都是鸦雀无声,立在原地,在越国这种小国,他们又如何能听的到这等言论,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最后一句大世之争,乃大势之争,此为借势而变也,实在是振耳发聩。
夫子首先回过神来,认为陈均这是扰乱视听的言论,对此很是反感,率先对陈均发难。
“陈均,你这只是一家之言,如何又作的数,西秦强大自有西秦道理,并不是全是法家之功劳,SD士子在西秦为官者,儒家就已是半数以上,竖子,你这是在混淆黑白!王道之法,自古便有,传承几百万年,岂是你这黄口小儿信口胡说的?”
陈均没想到自己敬重的夫子,越国名儒,居然会为了自己的一番言论而恼羞成怒,连黄口小儿也用上了,陈均本就是年少意气风发,又怎受的如此言语。
“夫子,我敬你是师长,没想你竟然如此冥顽不灵,可谓是朽木之极,三皇法不同,五帝德不通,如何都能王天下?昔周文皇养民生息,厉兵秣马而与商一较高下,及至武皇,时机成熟,一改文皇之志,牧野一战而定天下,奠定百万年基业,何也?皆在于变也!”
夫子听完后竟然是哑口无语,怔怔的用手指着陈均。儒家向来最是讲究人伦纲常,尊卑有序,此刻被陈均这么一说,气的面红耳赤。
“竖子不知礼也,何能成为儒?”
场中魏兴见状,急忙出来帮夫子解围。
“陈均,我且问你,为何文皇不变武皇变,三皇五帝又是为何而变?没有因哪有果?既然不知为何要变,又如何是变?”
这魏兴确有雄辩之才,每个问题陈均要是答不好将会有大麻烦,夫子见到也是松了一口气。
“魏兄岂不闻势也?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因成则果熟,魏兄所问何时因成也?在下认为势成则因成。昔日武皇伐纣,周公神庙占卜,卦象血光之灾,周公一怒之下踩碎龟背,曰势已成,无需问天之意。今大周失去了周公气概,皆不懂变通之道,势已成而不知变,才落的现在这般境遇!”
一众学子不禁哗然,这短短几句话就直接将魏兴的问题回答无误,而且又是将法家的“法”和“势”结合起来。
陈均从小修习的是法家学说,师承法家巨子慎子一脉。法家共有三大流派,这三大流派分别是“法”“势”“术”。虽然三派都是以法制为根基,但是又有区别,“法”派以法治国,万事有法可依;“势”派讲究借势而为,重视权势,法才可立;“术”派寻求的是君王之术,御下之术。而慎子是“势”的开创者。
“肃静,何为势成,难不成你陈均说势成就是势成?”
此刻夫子终于是找到了可以反败为胜,维护威严的机会,连忙问道。
“圣人有云,成大事者,必观其势也,势者趋势也,就治国而论,则为民心所向,万众所归也。夫何为人皇也,万名拥戴,天下共主也?
当今天下,已然成为大世之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变法已成势也!三家分晋,步入战国起,先后经过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等,试问战国七雄者,哪一家不是通过变法图强,此即是大势也!”
听陈均说完,场中学子有明悟者,觉得已是羞愧难当。天下已经大变,而我等还在越国妄想上古王道,痴人说梦。
魏兴听到此处,细细思索良久,半晌才道:“陈兄,我输了,只因我儒术不精,不怪儒学不深,毕竟我儒家还有孔丘、孟轲等圣人,来日有机会陈兄来宋国找我,再一较高低。”
魏兴的确有士子风范,选择在此刻认输,保全夫子脸面。
陈均对魏兴好感有所提升拱手道:“孔孟二圣,不管何时都是我辈之楷模。魏兄,他日若能到宋,一定再叙。”
夫子看到这两人居然心心相惜,再加上陈均刚公然对抗自己,已然怒不可遏。陈均今日以法学战胜儒学,这相当于重重打了越国众士子的脸面,这让他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好了众结业的学子都下去吧,过几日再来领取书院结业令,有了这结业令你们就是我越国士子的一部分,将来是选择求学还是求官就有了资格,祝愿各位学子将来都有一个好的前程!”
夫子说完之后让众人散去,又是将陈均喊住。
“陈均,学院不能发给你结业令。”
什么!当初答应母亲来学习儒学还不就是为了那一块结业令,即使是因为自己论战胜了,但也不至于连结业令也没有。
“夫子,学生功课合格,在论战也是赢了魏兴,为何不给我发结业令?”
“哈哈,陈均,儒月书院教的是儒学,可你是法家巨子,我儒家怎敢给你发这结业令?”
夫子说完这话长袖一挥,丝毫不给陈均说话的机会。陈均想到母亲殷切的面容,不知该如何解释。
“夫子,可是学生今日所学乃是儒术,况且弟子儒术……”陈均又是追上去说道。
“闭嘴,休要胡言,再这样将你打出去。”
夫子一句话让陈均呆立在原地,没想到两年的师生情谊竟然如此不堪。
战国之时,天下论战风气正盛,众士子只为探寻天地真理。甚至于师学之间、父子之间当堂论战,可如今却在这里不适用了。
今天是陈均在儒月书院结业的日子。陈均本是齐国人氏,后因父亲在齐国得罪权贵惨遭杀害,为了逃难便到越国来。本以陈均的学识,在越国足足可以做一个教书先生,可是怎奈越国全民上下都以儒学立国,以儒为教。
在母亲三番五次的劝阻之下陈均无奈只能拜入儒月书院学习儒家,为的只是能够在这越国糊口。但陈母不知的是陈均的心早已是飞到秦国去了,只因“父母在不远游”让陈均一直留在这里。
(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