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徒四壁
大唐贞观十年,经过乱世的洗礼,老百姓逐渐走出了战争的阴影。
六年前,李世民活擒了颉利可汗,大唐渐渐露出了令人不敢直视的锋芒。
这一年的冬天,太平村的小村子。
破旧简陋的小屋内....
“瓜怂,给我站住,抽不死你!”李道正的咆哮声堪比卡瓦洛迪的男高音。
李道正,李素他爹此时正将一根黑紫色的藤条抡得虎虎生风,劲气四射。
李素痛呼,奋起自救,三两步躲开骤雨般落下的藤影,夺门而逃。
李素一阵郁闷:就算老子揍儿子真的天经地义,但……他穿越到这个陌生的时代才三天。
十五岁的躯壳里藏着三十多岁的灵魂,更重要的是,他和现在的爹根本不熟好不好?
两个陌生人相处,哪怕做不到相敬如宾,也不能悍然下此毒手啊。
没素质!
本以为重生一世,自己定能在这大唐盛世一展宏图。
没几天,李素就发现自己真的是想多了,美好憧憬的破碎令李素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破败的家,甚至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母亲在生李素时难产去世,父子二人相依为命。
简陋的床榻和矮桌,一具破犁头,一个磕破边的铁锅,两只陶碗,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在这样的家庭别说大展宏图了,哪一天饿死都不知道。
天色渐暗,李素借着夜色偷摸溜回家,小心侦察了一下敌情,发现老爹合衣卧在床榻上。
李素叹了一口气,端着一只陶罐走到米缸前,开始准备做饭。
当李素揭开米缸的盖子时,他的脸色变了。
里面空空如也,一粒黍米也找不到。
贞观十年,关中大旱,粮食欠收,官府虽竭力救援,但仍是杯水车薪。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春播还没开始,李素家中已经断粮。
站在空荡荡的米缸前,李素的脸色阴晴不定。
活了两辈子,李素头一次遇到了粮食危机。
这时一阵鼾声传来,李道正仍合衣卧在床榻上,头朝里背朝外,弓着身子像只大虾米,睡得却极为香甜。
理论上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是老爹愁眉苦脸四处找米下锅。
而李素,这个才十五岁的孩子才应该无忧无虑躺在床上发出鼾声。
李素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总能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最棘手的麻烦。
于是他很不客气地将手中的空陶罐敲得当当响,李道正的鼾声很快停止,但呼吸却逐渐开始加重。
李素眼角跳了跳,这是老爹要抽他的凶兆。
于是李素急忙道:“爹,家里断粮了。”
“嗯?”李道正没起身,只是转过头看了李素一眼,咕咕噜噜地道:“怂娃,没粮饿一顿。”
李素:“……”
这个老爹太没谱了....
李素叹了口气,在柴扉外寻摸了一圈,找到了几根木头,一个合抱粗的木桩子,两个非常圆润的卵石,以及一小块存放了很久的羊皮。
从自家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喝下肚,饿得咕咕作响的肚子终于稍稍缓和,然后李素挽起袖子开工了。
……
天刚亮,李素便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
李道正早已不见人影,也不知做什么去了。
院子里静静摆放着李素昨晚的杰作,用麻绳将这堆东西捆紧,李素背着它们出门了。
李素家是佃户,佃户没有土地,只能帮地主种地,每年按时交租子。
有佃户自然便有地主,李素父子的主家姓胡,胡家的买卖很大,据说已在长安城里开了三家铺面。
太平村近半的土地更是被胡家买下,李素家很自然地成为了胡家的佃户。
李素的目的地便是胡家,他因为是庄农,是不允许走正门的。
李素来到胡家的一扇小侧门前,门前一位麻布粗衣的中年男子正慢吞吞地扫着地上的落叶。
李素眯眼打量了一番,心中一喜,这人正是胡府的管家,于是赶紧上前行礼。
管家抬眼看着他:“李家的小子,来此作甚?”
“来找茅房……”
“啥?”管家有点不敢置信。
“找茅房。”
扫帚裹挟风雷之势朝李素头上挥落,李素眼皮一跳,飞快闪开。
“瓜怂没个规矩,跑老汉这里找茅房,回去叫你爹抽死你。”管家指着李素骂开了。
李素急忙道:“管家您息怒,真有事。”
“说,啥事?说不出个道道儿来,我替你爹好好管教你。”管家气愤道。
“给您家改造一下茅房,从此你们胡家上茅房就是一种享受……”李素打起了广告。
管家楞了:“啥享受?”
解释千言不如展示一遍,李素直接来到茅房,在管家面色不善的神情下,将昨晚的杰作安装好。
随后将水箱灌满水,在管家诧异的目光注视下,李素轻轻一拉把手,堵住出水口的圆石松开,水流哗啦啦冲洗着木桩做成的便池。
一个唐朝简易版的抽水马桶在李素手中诞生了。